2025.03.23 晚风吹

晴朗,起风。

28度的白天,完成了清明的扫墓。

我一直都把扫墓作为踏青游玩,从小到大,都是一件快乐的事情:一大家人离开家,驱车20分钟,带着水果、饮料、零食,置身树木花草的山上。这难道不是一次游玩么?

小时候,还会和哥哥弟弟跑跑跳跳闹闹,开心不已。如今更多的是帮忙打扫,亦不失其快乐。


夜晚来临,白天的热气还没散尽,所以家里比屋外冷。酱酱也一直哭,不理不行,他不停下来;想用其他方式逗他开心,似乎他总会回想起什么难过的事,笑完了继续哭。索性就带着他去楼下走走吧,让他释放下精力,感受大地的生气,融入到小朋友当中去。

楼下起风了,但是不冷,只是让树叶沙沙,让头发凌乱而已。

酱酱他并不打算融入到其他小朋友当中去,那些小朋友似乎都挺大了,不适合;和他同龄的小朋友,可能都是这样的原因,也都没有出来玩。他便自顾自地走起了独木桥(当然是需要我协助的情况下)。我也很乐意,忽略其他人,似乎这就是我们的二人世界:捡起地上的叶子、走走独木桥,感受风吹拂脸庞。

我嫌吵,于是又带着他到处走走。

看到一幢大楼,楼上都是培训班,楼下沙发上斜坐着各式各样的人,应该都是等孩子培训班结束的家长吧。我就不由得想:“难道人生的时间有这么多可以挥霍么?居然还有需要消磨的时间么?”我分明觉得有做不完的事,想不完的疑惑,解决不完的问题,学不完的知识。怎么会有“下一秒不知道如何度过”的空虚呢?

不知不觉,就抱着酱酱进了大门,没有人拦着,甚至没有人看我们一眼。我就这样抱着酱酱来回走着,知道了厕所在哪,知道了电梯去哪,知道了安全通道在哪,最后走到了后门,是我和Nhung之前走过的小路上。

我们之前有经过这里,放下酱酱,他哭闹着拒绝,我只好再次抱在怀中。避开了要出去的汽车,从人行道上向上一跃,进入了硕大的停车场。之前我们只是围绕着这里散步,其实之前我就想进来看看,不知道为什么,但是就是想。现在我带着酱酱来看了。

停车场里,我抱着他继续漫无目的地走着,来到了中央(大概),觉得这里虽然漆黑,但是空旷,酱酱应该可以撒腿跑跑。于是便再次放下了他。好在这一次他没有拒绝,可能是带着石子的柏油路,让他觉得脚底踩着不一样啊,他便挪动着小脚,开始到处探索起来。

我本来以为他不会走很远,也不敢走很远,或者说,这双小脚小腿,走不了很快,走到尽头应该也要不少时间。

但是我错了,就像他成长的速度一样,虽然慢,但是不停歇。不一会儿,就从中央走到了我跨上来的缺口处。还好拦着他,否则他也一跃而下了……

之后,他便开始咿咿呀呀,自顾自地边走边说,离开人群,似乎他放松得很😆。这很好,没必要非得融入到人群中去,会社交就好。

有时候,心底会升起一股暖意,不知道是因为这阵阵的春风,还是因为他小小的身影欢快地奔跑。也许是因为这两者吧。


天空似乎要下雨啦,天气预报是说晚上九点,要下雨的。不知道是心理作用,还是真的下雨了,总之我嘴角感觉被砸中了一滴雨,凉凉的。

我其实很不想打断他的快乐,看他蹲下来看一辆车排气管上的红布条,开心地咿咿呀呀,我觉得他很快乐。不,不是我觉得,而是他真的很快乐,简单的快乐,让我也很开心。写到这里,我想说,我爱他。

没办法, 担心他淋雨,便说着爱他的话,抱着他就跳回了人行道,头也不回地往小区走。

回到小区,觉得还不会下雨,明明现在19点多,和21点还差2个小时,况且又在家楼下,怕什么呢。便又把他放下了,他开始爬楼梯,拉着我的手,上上下下,我也不觉得在做什么无用功,陪他,做什么都是享受每一分每一秒。他的成长,我不想错过。

他似乎又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情:对着通道上那些白色的射灯,冲上去就是一脚,踩着,挪开,再踩着。他在笑,指着脚下呜呜啊啊的说着,似乎我想问知道他在说什么:“喏,星星被我抓到了!”


小亭子里有一个老人,拐杖放在桌上,左手发出声音是手机,右手发出光芒是烟头。长凳上有个人在打电话“已经做得不错了,我想想怎么帮这个忙……”。小树林后面是嘻嘻哈哈的孩子们在吵闹。我眼前是酱酱在跑跳。

放下那些目标,原理那些欲望,感受酱酱的(简单)快乐,我感到很幸福。

现在回过头来看一些事情

也许,未来我做老板的话,我可能会规避这些事情:

  1. 对于企业,短期需要发力,长期更需要部署;对于负责长期业务的人,同样也需要短期的激励,保障在业务中不受干扰和质疑;
  2. 让子弹飞一会儿可以,但是需要在部分环节保持魄力和专断,做出正确决定的那个永远不可能是群体,而是个体;
  3. 保持浪漫、追求未知,以理性和经验来做出决定,很难有突破;我们需要那些勇敢的心

2024年团队的转型经验

从零开始

2023年一整年,我们的私域运营,基本都是销售模式:武汉团队准备8-10个人的团队,每个人分配10+企业微信,揣着手机和用户1V1私聊。2024年,合作中断,于4月份交换到我手上。如今也发展到一天至少1万的销售额了。但是个中转变,由于人的存在,都是极其缓慢的。否则将会带来不适应,甚至是团队崩溃。

最开始的时候,最安全的方式一定是模拟武汉团队的操作方式。于是我一个人从原先的团队中搬出,一个人来到了17楼。同时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招聘。当时在低于武汉薪酬水平情况下,把销售团队风风火火地组建了起来。当时连续两个月没有一天休息,都是早上7点-晚上11:30,在公司待着,来保证团队的顺利交接、平稳过渡。

当时先把私聊的方式都借鉴过来了,同时依旧保持着广告投放的姿势。但是广告只有在我全力对接的时候,才能有较好的转化。其他人新人在不了解非标品茶叶的情况下,很难直接上手。这里也可以看出我们企业缺少新人培训。基本上都是通过问我的方式,成长起来的,可想当时工作有多琐碎和烦恼。好在技术团队已经成型,沿着KPI的方式前进。但是私域的运营也动荡离职,可以说,武汉团队离开、内部团队解散,交给我的是一批用户资产,我得从零开始搭建。

现在回过头来看,似乎没有什么苦的,但我记忆中,记得双腿第一次站到发麻和发肿、把老婆孩子送去越南一个多月、熬出了人生的第一根白头发、早出晚归披星戴月……

但是,其实没什么用,到今天(2025年3月10日),以武汉标准招聘的销售全部离职,剩下的是楼上客服团队的同事。但是销售额也依然保持,且运营开始成长,工具正在完善,绩效考核和薪酬体系也进入正常(不再入不敷出)。

总结

其中的思考和转型,我倒是觉得是非常宝贵的经验:

  1. 照搬武汉团队的销售1V1模式;
  2. 发现(人力成本)入不敷出,水土不服:已有的产品体系、用户,品牌的理念,既无法创造高额回报,也无法满足销售人员个人的梦想;
  3. 思考DTC运营+客服的方式,以技术的手段,提升效率,1V多才是我们擅长的,也是符合我们的;
  4. 然而,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,团队也不是一天成型的:绩效考核方式、提成方式、运营方法论、工具的支持……都是不到位的,但凡我当时稍微激进点,都有可能团队崩溃,重新开始;
  5. 到今天,我们已经以“客服销售发朋友圈分享商城活动连接”的营销方式为主了。既省力,又保持了销售额;但同时,当初招聘进来的销售同事一个不剩……说实话,我很感激各位,帮我一起度过了艰难的2024

未来

未来越来越清晰了。

  • 加强运营的策略,沉淀成方法论,锻炼培养出平仄的运营;
  • 同步制作精细化营销工具,支撑运营对用户的价值开发;
  • 转型/分离出客服和销售,重启私聊逻辑;
  • 利用技术,尝试新的可能:社区搭建;
  • ……

道路依旧坎坷,但是需要努力往前,加速加速再加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