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.03.23 晚风吹

晴朗,起风。

28度的白天,完成了清明的扫墓。

我一直都把扫墓作为踏青游玩,从小到大,都是一件快乐的事情:一大家人离开家,驱车20分钟,带着水果、饮料、零食,置身树木花草的山上。这难道不是一次游玩么?

小时候,还会和哥哥弟弟跑跑跳跳闹闹,开心不已。如今更多的是帮忙打扫,亦不失其快乐。


夜晚来临,白天的热气还没散尽,所以家里比屋外冷。酱酱也一直哭,不理不行,他不停下来;想用其他方式逗他开心,似乎他总会回想起什么难过的事,笑完了继续哭。索性就带着他去楼下走走吧,让他释放下精力,感受大地的生气,融入到小朋友当中去。

楼下起风了,但是不冷,只是让树叶沙沙,让头发凌乱而已。

酱酱他并不打算融入到其他小朋友当中去,那些小朋友似乎都挺大了,不适合;和他同龄的小朋友,可能都是这样的原因,也都没有出来玩。他便自顾自地走起了独木桥(当然是需要我协助的情况下)。我也很乐意,忽略其他人,似乎这就是我们的二人世界:捡起地上的叶子、走走独木桥,感受风吹拂脸庞。

我嫌吵,于是又带着他到处走走。

看到一幢大楼,楼上都是培训班,楼下沙发上斜坐着各式各样的人,应该都是等孩子培训班结束的家长吧。我就不由得想:“难道人生的时间有这么多可以挥霍么?居然还有需要消磨的时间么?”我分明觉得有做不完的事,想不完的疑惑,解决不完的问题,学不完的知识。怎么会有“下一秒不知道如何度过”的空虚呢?

不知不觉,就抱着酱酱进了大门,没有人拦着,甚至没有人看我们一眼。我就这样抱着酱酱来回走着,知道了厕所在哪,知道了电梯去哪,知道了安全通道在哪,最后走到了后门,是我和Nhung之前走过的小路上。

我们之前有经过这里,放下酱酱,他哭闹着拒绝,我只好再次抱在怀中。避开了要出去的汽车,从人行道上向上一跃,进入了硕大的停车场。之前我们只是围绕着这里散步,其实之前我就想进来看看,不知道为什么,但是就是想。现在我带着酱酱来看了。

停车场里,我抱着他继续漫无目的地走着,来到了中央(大概),觉得这里虽然漆黑,但是空旷,酱酱应该可以撒腿跑跑。于是便再次放下了他。好在这一次他没有拒绝,可能是带着石子的柏油路,让他觉得脚底踩着不一样啊,他便挪动着小脚,开始到处探索起来。

我本来以为他不会走很远,也不敢走很远,或者说,这双小脚小腿,走不了很快,走到尽头应该也要不少时间。

但是我错了,就像他成长的速度一样,虽然慢,但是不停歇。不一会儿,就从中央走到了我跨上来的缺口处。还好拦着他,否则他也一跃而下了……

之后,他便开始咿咿呀呀,自顾自地边走边说,离开人群,似乎他放松得很😆。这很好,没必要非得融入到人群中去,会社交就好。

有时候,心底会升起一股暖意,不知道是因为这阵阵的春风,还是因为他小小的身影欢快地奔跑。也许是因为这两者吧。


天空似乎要下雨啦,天气预报是说晚上九点,要下雨的。不知道是心理作用,还是真的下雨了,总之我嘴角感觉被砸中了一滴雨,凉凉的。

我其实很不想打断他的快乐,看他蹲下来看一辆车排气管上的红布条,开心地咿咿呀呀,我觉得他很快乐。不,不是我觉得,而是他真的很快乐,简单的快乐,让我也很开心。写到这里,我想说,我爱他。

没办法, 担心他淋雨,便说着爱他的话,抱着他就跳回了人行道,头也不回地往小区走。

回到小区,觉得还不会下雨,明明现在19点多,和21点还差2个小时,况且又在家楼下,怕什么呢。便又把他放下了,他开始爬楼梯,拉着我的手,上上下下,我也不觉得在做什么无用功,陪他,做什么都是享受每一分每一秒。他的成长,我不想错过。

他似乎又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情:对着通道上那些白色的射灯,冲上去就是一脚,踩着,挪开,再踩着。他在笑,指着脚下呜呜啊啊的说着,似乎我想问知道他在说什么:“喏,星星被我抓到了!”


小亭子里有一个老人,拐杖放在桌上,左手发出声音是手机,右手发出光芒是烟头。长凳上有个人在打电话“已经做得不错了,我想想怎么帮这个忙……”。小树林后面是嘻嘻哈哈的孩子们在吵闹。我眼前是酱酱在跑跳。

放下那些目标,原理那些欲望,感受酱酱的(简单)快乐,我感到很幸福。

现在回过头来看一些事情

也许,未来我做老板的话,我可能会规避这些事情:

  1. 对于企业,短期需要发力,长期更需要部署;对于负责长期业务的人,同样也需要短期的激励,保障在业务中不受干扰和质疑;
  2. 让子弹飞一会儿可以,但是需要在部分环节保持魄力和专断,做出正确决定的那个永远不可能是群体,而是个体;
  3. 保持浪漫、追求未知,以理性和经验来做出决定,很难有突破;我们需要那些勇敢的心

2024年团队的转型经验

从零开始

2023年一整年,我们的私域运营,基本都是销售模式:武汉团队准备8-10个人的团队,每个人分配10+企业微信,揣着手机和用户1V1私聊。2024年,合作中断,于4月份交换到我手上。如今也发展到一天至少1万的销售额了。但是个中转变,由于人的存在,都是极其缓慢的。否则将会带来不适应,甚至是团队崩溃。

最开始的时候,最安全的方式一定是模拟武汉团队的操作方式。于是我一个人从原先的团队中搬出,一个人来到了17楼。同时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招聘。当时在低于武汉薪酬水平情况下,把销售团队风风火火地组建了起来。当时连续两个月没有一天休息,都是早上7点-晚上11:30,在公司待着,来保证团队的顺利交接、平稳过渡。

当时先把私聊的方式都借鉴过来了,同时依旧保持着广告投放的姿势。但是广告只有在我全力对接的时候,才能有较好的转化。其他人新人在不了解非标品茶叶的情况下,很难直接上手。这里也可以看出我们企业缺少新人培训。基本上都是通过问我的方式,成长起来的,可想当时工作有多琐碎和烦恼。好在技术团队已经成型,沿着KPI的方式前进。但是私域的运营也动荡离职,可以说,武汉团队离开、内部团队解散,交给我的是一批用户资产,我得从零开始搭建。

现在回过头来看,似乎没有什么苦的,但我记忆中,记得双腿第一次站到发麻和发肿、把老婆孩子送去越南一个多月、熬出了人生的第一根白头发、早出晚归披星戴月……

但是,其实没什么用,到今天(2025年3月10日),以武汉标准招聘的销售全部离职,剩下的是楼上客服团队的同事。但是销售额也依然保持,且运营开始成长,工具正在完善,绩效考核和薪酬体系也进入正常(不再入不敷出)。

总结

其中的思考和转型,我倒是觉得是非常宝贵的经验:

  1. 照搬武汉团队的销售1V1模式;
  2. 发现(人力成本)入不敷出,水土不服:已有的产品体系、用户,品牌的理念,既无法创造高额回报,也无法满足销售人员个人的梦想;
  3. 思考DTC运营+客服的方式,以技术的手段,提升效率,1V多才是我们擅长的,也是符合我们的;
  4. 然而,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,团队也不是一天成型的:绩效考核方式、提成方式、运营方法论、工具的支持……都是不到位的,但凡我当时稍微激进点,都有可能团队崩溃,重新开始;
  5. 到今天,我们已经以“客服销售发朋友圈分享商城活动连接”的营销方式为主了。既省力,又保持了销售额;但同时,当初招聘进来的销售同事一个不剩……说实话,我很感激各位,帮我一起度过了艰难的2024

未来

未来越来越清晰了。

  • 加强运营的策略,沉淀成方法论,锻炼培养出平仄的运营;
  • 同步制作精细化营销工具,支撑运营对用户的价值开发;
  • 转型/分离出客服和销售,重启私聊逻辑;
  • 利用技术,尝试新的可能:社区搭建;
  • ……

道路依旧坎坷,但是需要努力往前,加速加速再加速!

2025年给家人的一份礼物:AI使用手册

AI的声浪如此之大,早已大到不再只是影响科技界,身边的家人们都在谈论AI。但是,又有多少人真的利用好AI呢?

所以,我想在今日除夕,送一份不是金钱的礼物。

其实这是一份义务,一份让大家都能跟上时代脚步的义务;当然也是一份礼物,是一份让大家享受时代红利的礼物。

什么是AI

AI,是英文缩写

A:Artificial,中文译为人工的

I:Intelligence,中文译为智能

(当然马云也说,AI是“爱”,中文真是博大精深呐,机器人三大定律中,“不能伤害”是第一条定律,有“爱”才能让世界更美好。)

为什么现在都在说AI

AI,这词语从很早之前就提出了,也许和机器人应该是同一时代提出的。那为什么今天我们讨论特别多呢?

  • 1950年图灵测试提出
  • 1956年AI成为独立学科
  • ……
  • 1997年超级计算机“深蓝”战胜国际象棋冠军
  • ……
  • 2016年AlphaGo战胜围棋冠军
  • ……
  • 2023年,chatGPT、Grok、Gemini……AI大爆发

AI分为三个阶段

  • ANI:弱人工智能,只在某个领域有特定智能
  • AGI:强人工智能,通用领取都有智能
  • ASI:超人工智能,所有领取都超越人类很多很多

那么,我们现阶段在哪里?

弱人工智能

是的,即使AI爆发的今天,我们还处于弱人工智能。但是!科技的发展是“指数爆炸”形式,即越来越快,我们距离AGI应该不远了。

现在的AI能做什么

  1. 回答几乎你的所有问题,比过去你翻书本、百度搜索快很多,精准很多;
  2. 开始能通过其他形式了解你的问题:比如文件、语音、照片、视频等;

推荐一些AI工具

由于我们在中国大陆,存在一些网络环境问题,我这里就分开推荐:

国外的优秀产品

推荐一个分类导航:https://ai-bot.cn/

越南vietdepot锁增加门禁过程记录

由于App和门禁设备没有非常好的交互,导致需要用手动增加硬件用户之后,在App中创建用户并绑定序号的方式来解决。以下做记录,以免未来忘记:

首先明确几个基础信息:

  1. 门禁硬件氛围门内和门外两个部件,即门内外设置不互通(需要同时设置两遍)
  2. 外面的门禁目前连着Wi-Fi,能在App中显示(里面的不显示信息,后续可以看看是否让它连接Wi-Fi)
  3. App使用的是`Tuya Smart`,需要单独创建用户并关联硬件上创建的ID

好,假设我们需要新增一张门禁卡,门禁卡我们定义为203房间使用。

外部门禁设置

  1. 在外面的门禁按: *# 这两个按键(按照顺序,不是同时),这个操作是唤起管理员操作;
  2. 输入管理员密码,按 # 结束;如果正确,键盘 1234的四个键会亮起;
    • 仔细听英文,会知道
    • 1是管理员相关
    • 2是普通用户
    • 3是系统设置
    • 4忘了……
  3. 选择2,然后12会亮起
    • 1是新增用户
    • 2是删除用户
  4. 选择1,会提示创建了一个新用户,编号为xx(这里的xx其实就是在App中方便关联的,但是App中创建用户没有这个关联操作,我们就不管了……)
  5. 这个时候,可以选择输入密码以#结束,或者录入指纹,或者刷ID没有记录过的门禁卡(IC/ID都可以)
    • 我们这里目的是增加门禁卡,就把新的门禁卡放上去
    • 会听到success,发出绿色的灯光,并且会说一个序号:一定要记住这个序号,我们暂且定为X

到这里,意味着这个门禁卡已经录入到xx用户下了,可以开外门禁了。可以按*退出管理员设置,尝试刷卡开门。

这个时候,App上的日志会显示这个门禁卡的具体序号(X),如果没有显示,也是有可能的……网络或者日志丢失什么的。

App创建用户并绑定门禁

  1. 打开Tuya Smart App,点击具体门锁进入
  2. 点击成员管理创建非家庭成员
  3. 名称输入v203-?:?为具体第几张卡,可以看下之前的记录
  4. 添加门卡处增加刚才提到的门卡序号:X

内门禁增加相应用户

步骤同外门禁一样,不再重复。

2024.12.15 冬至扫墓

生命这趟旅程,我们都将走向终点。

从2017年奶奶离开起,我们来坟头扫墓,成了每年两次:一次是清明节前,一次是冬至前。我想,大家都是希望离奶奶更近一些,毕竟要团圆的感觉,有家的感觉。

一年一年,随着年岁的增加,不仅爷爷爬坟头吃力了,连叔伯爸爸都鬓发花白。过去的孩子们,我们,也都长大了。我如今也已30出头,依稀觉得哥哥的脸开始松弛,也终于要等到弟弟的婚礼……

还是孩子的时候,发表过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话,例如:我们今后是不会这么烧纸的、等到我们长大了应该就不会这样来扫墓了、这些都是糟粕……然而今天,我们三兄弟默默都来了,甚至也讨论起来:“也许能记得这些事情的,也就到天一、辰一这一代了吧……”。是不是他们是最好这一代,就看我们能不能和父辈们一样重视祭祖这个事情了。

既然觉得有义务传承下去,那记录下来就变得十分必要。

我们扫墓,有三处地方要去,分别有3-4件事情要做。

第一处坟头,是爷爷的妈妈、奶奶的爸妈、爷爷的哥哥;第二处坟头,是奶奶的坟头;第三处坟头,是老坟,里面葬着爷爷的爸爸、三个姐姐。

第一处坟头,我们要清理一年半载下来积起的灰尘和落叶、重新对墓碑上的字进行上漆、摆放贡品、更换假花、点蜡烛、焚香叩拜、烧元宝符纸,最后收拾干净。

第二处坟头,我们依旧重复刚才的流程,但是会多和奶奶说说话。

阳光正好
有一不少蜜蜂绕着转

第三处坟头,我们的清理工作加重了,因为这里是老坟,路还是我们花钱做的,平常也没人来清理。

最后,我想说,人类的悲欢离合,是一丁点儿也互不相通……爷爷想起自己不容易的身世、想起奶奶的遗憾总要落泪,但在场的我,无论如何也无法感受倒一点他的不易。

希望大家身体健康~

2024.08.24

以后几天,我干着许多人干剩下的事情,一个人在空荡荡的麦地里转来转去。我想许多轰轰烈烈的大事之后,都会有一个收尾的人,他远远地跟在人们后头,干着他们自以为干完的事情。许多事情都一样,开始干的人很多,到了最后,便成了某一个人的。

——《一个人的村庄》

自从被任命为茶礼器负责人,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不少,内心对于“平仄越来越好”、“让所有人都能有成长、赚到钱”这些事情变得更加看重。

在忘我地工作中,时间过得飞快,不知不觉已经8月底了,也没曾好好地停下来写点什么。我只知道,老婆回来中国又回去越南,老丈人一家来中国玩了,儿子学会了走路,越南的房子总算结顶了,父亲的厂越办越好了……但是唯独平仄,投入了最大的精力,不惜2个月无休,天天熬到半夜,甚至熬出了白头发……可是,平仄似乎是一艘正在下沉的船,沉了好多年,无论怎么去拉,还是在下沉。心有不甘……

在这个过程中,我经历了不少,虽然现在没法一一罗列,但是我知道我成长了。对于工作、对于企业、对于商业、对于品牌、对于用户、对于管理、对于人性……

我其实不擅长,最大的原因是不愿意,在人群中为了个人利益去强力侵占资源。我可能更愿意向内求,而不是向外求。

最近遇到了和去年3月一样的事情,当然,说到底还是私域没有做起来。不过重复出现这样的事情,也不得不考虑人的主观因素在这个事情成立于否上的影响度了。

信心是十分重要的。

信心影响了决策,决策确定了执行,执行最终得到结果。

所以如果没有信心,去做一件事情,决策可能是70分的,到了执行成了40分,最终结果只拿到了10分。

因此,战前,必须来一个誓师大会。

到了企业也是一样的,做了决策,人心不齐,事情一样做不成。

一根主绳,把所遇人都栓紧,像刀子一样凭自己挥舞;主管需要成为刀刃,破除万难;团队里的其他人要像刀身,百炼成钢,坚硬无比;后端的人要像刀把,砍下去不硌手!

也许,我不是一个开拓性的人才,更适合经营。

但是这是“也许”,我也觉得不应该给自己定性。假设我现在不是,那么我未来能不能是呢?是不是可以去拼、去争、去倾轧呢?

Out of the Box,为什么“我就是这样的人”?为什么产品就需要依赖公司?为什么我就要受限于平仄?

……

一直在跑,在跑,也许应该好好跳出来思考了。

2024.01.06

6号这天事情确实不少,生活过得很充实,说句实话,我挺乐在其中的。现在是2024年1月7日7:28分,在D3324,从景德镇北开往上海的动车上。我坐在5车10B,身边没有人,暂时可以放开手脚写点东西。

淳安签约

前几天临时接到命令,需要代替公司去参加和政府的签约仪式。当时因为正在忙于其他事情,所以只是答应了下来。直到前一天,才去问了老板签什么约、要注意什么,然后去剪了头发,带了一条西裤。昨天一觉醒来,内心升起一股紧张的情绪,开始担心是否会堵车、签约具体什么形式、什么流程、是否会出洋相、如何和领导沟通等等。

开头还不错,车子准时抵达,但是看到这个人山人海的场面,心里还是略起波澜:紧张就像一床棉被子,把人裹挟起来,密不透风。不过也升起一股自豪和自信,很高兴公司能给到这样的机会,能展露自己。

绕着广场搭起的棚子,随着人流来到了活动台子前面,看到了自己桌卡的名字,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。

整个过程也就一个小时不到,发现签名还是要好好练练。否则上去有点丢人。

景德镇见兵哥聊瓷器

这是第二次来景德镇,而这一次也是地主带我来的,说句心里话,我依旧十分感激地主,让我感受到我们是一起奋斗的team。作为前辈,他给我了很多管理上的经验,在业务上做了很多支持。总是带我去了解学习行业知识,也只有浸淫在其中,才能由衷地感发出对茶叶的热爱和理解。

这次来,见到的是地主的几个好朋友,九哥、但哥和他老婆赵老师、还有一对夫妻。九哥身高一米九,风趣幽默,单身,经营着民宿、几十万粉丝的小红书。但哥做的室内设计,赵老师似乎懂茶、佛、风水等。另一对夫妻,自己做着抖音主播, 卖露营设备。

https://surl.amap.com/kjlnmA1zdrz

这次来的地方,是兵哥的工作室。说是工作室,其实也是自己的工厂,占地面积有1700多方,是一个物流园区,刚搬过来,还没装修。

兵哥大名段和坤,大约50岁,头发花白,清瘦矍铄,叼着烟斗,声音细亮有力。他是但哥的亲哥哥,但是姓氏却不相同。

到了就给我们泡了一壶60年代的六堡茶,说是从一个纽约的华人手里买来的,马来仓,3000多一斤。汤色红亮,口感干净有木质沉香,入口很甜,和放了糖一样。越喝到后面越甜。

总结兵哥,对自己严苛,热爱自己的产品,技术能力很强,什么都能做,但是toC能力弱,一直都是做toB或者高端定制小C的。

其他信息记录:

  • 景德镇最早一批做茶具的
  • 目前流行极致重工(画面铺满),如今大家都在做敦煌
  • 之前都是台商来采购,卖到日本去
  • 做薄且透没什么厉害的,厉害的是厚且透
  • 为什么杯子手工拉胚 :榫状结构,底部厚,可以吸热,前期防止烫手,后期喝不下这么多茶的时候又可以保温
  • 为什么盖碗里面应该是圆弧的:因为高冲的时候茶叶会翻滚,这样能充分浸润茶叶。平底的话,茶叶只会浮起来,不会翻滚
  • 老茶要闷,所以壶也要厚

兵哥的工作室参观

仿柴烧窑
电窑
一大批杯子等待or已经烧制
把瓷做成玉一样通透温润
好看的纹路

地道的江西菜

浮梁县寿安镇稻花香青春饭店

门面不大
老式的粮厨,比西方高级的多了
开放的厨房
挂载墙上的腊肉
喷火的灶头

饭前去上了一趟厕所,是老式的那种开放槽,因为没有什么冲水,强烈刺鼻的氨气直冲脑门。边上就是菜地,中间还有几根石柱,把一口水井围了起来。到处都没有灯,但是站在石柱边上,临着黑黢黢的菜地,“天上的星星却那么得明亮!”我忍不住感叹起来,真是美丽怡人的一个夜晚啊!褪去城市的繁华,这菜、这地、这星空,无不透露着舒适的生命真理。

黄景峰老师一杯茶

黄景锋,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卖九先生,擅长陶瓷釉下青花装饰,在传统的青花装饰中融进了现代绘画元素,使青花装饰不单一、不拘泥,装饰风格继承了传统,又有创新,深得广大收藏家喜爱并多次获奖。

擅长画鹧鸪

陶然集

好像一所大学
景色很美适合打卡
各种小摊位

有好几圈,路上摆着各种摊位,人们摩肩接踵,有讨价还价声、有倾诉衷肠声、有铃铛般的笑声……大部分都是年轻人,有长着大胡子的、有带着小高帽子的、有扎着马尾辫的、有穿着骨钉的……各色各样的瓷器,玲琅满目,有花瓶、有筷子、有吸管、有盖碗、有咖啡杯、有盘子、有冰箱贴……

好不热闹也~

这位女士,手中把玩着店主的壶与主人杯,爱不释手,但是价格要近500,所以始终无法下手,但也始终无法放手。我愣是在他们背后听他们讨价还价,说了20分钟。乐哉~

这一家的茶室布置得特别有趣,空空荡荡的房间,就中间这么一个席地而坐的茶几。三两好友、一壶清茶,就能拥有一个舒适的下午。

返程

今天一大早的车子,因为家中幼子,无法离开过久。

很可惜,这是第二次去景德镇,也没能看上景德镇陶瓷博物馆,希望第三次去能见识见识。不过内心越发是能理解:没有对产品的热爱,是无法做出好产品的,也是无法理解这个行业的。